-
醫藥新聞週刊 2010/06 (文/孫世昌)
觀察歐盟境內生技新創公司之所以轉向美國尋求資金,歸納其可能原因大致如後:其一、是資金之近用美國較歐盟為易,故讓具高度成長潛力且以研發為基礎之新創公司願意放棄於歐洲發展;其二、則是由於歐洲境內創投產業所面臨之問題懸而未解,故大量具潛力之資金管理人員正離開歐洲朝海外發展。首先,就前者而言,根據歐洲執委會官員Giulia Del Brenna於一場有關健康照護醫療會議中表示,歐盟境內之中小型生技公司,其乃是境內產業發展時之主要動力來源,但由於歐洲正面臨經濟危機,故此類公司之處境實相當艱困;同時,Del Brenna強調,現階段所提及之「資金缺口」,其實質意義並不是指首次籌資方面之困難,而是指於中、長期發展下,若業者日後欲再次籌措更多之資金時,其困難度可能將大幅增加,故導致欲再次籌措資金之生技新創公司,多轉而向資金取得較易之美國尋求發展。其次,再就後者而言,Del Brenna表示,執委會目前正嘗試尋找可投資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生技新創公司可能之方法,以吸引更多微型企業前往發展,並將嘗試移除創投基金跨境運作之障礙;由此可知,歐盟政府極需能估算風險及掌握投資技巧之創投專家,來協助其減免發展新創產業時將產生之投資風險;惟,由於歐盟境內之創投業結構方面問題未解,且一些傑出之創投專業人員,現又多已轉換至美國境內工作;因此,若歐盟政府一直遲遲未提出相應解決之方,相信除將造成更多創投人才之流失外,對日後新創產業之發展也將帶來一定之負面影響。
針對上述創投業發展所面臨之困境,執委會現已表示,為讓歐洲成為更具創新力之國家,將嘗試改善境內整體創投業發展環境;同時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也提出保證,未來將持續增加對創投產業之金援;另外,歐盟政府現亦正透過第7期科研架構計畫(Th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對境內健康照護醫療研發機構及業者提供資金方面之協助(據估算約有60億歐元),其中,有15%將用於協助境內中小型生技醫藥公司發展;而約有20億歐元之資金,則是用於新創藥品研發計畫(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之推動,以吸引境內各研發機構、私人企業、及專業研發人才共同參與具前期競爭性(pre-competitive)研發計畫之執行。
綜上所述,雖然歐盟方面已承諾將對整體創投產業環境進行改善,並透過歐洲投資銀行及跨國性國際研發補助計畫對境內生技醫藥等具高度新創產業發展提供可能之協助;不過,須強調的是,由於歐洲經濟危機未除,故其於整體資金來源及調度上,勢將產生一定程度之困難;而未來歐盟政府是否將創設新的創投機制或管理規範,來協助業者為必要之資金籌措,並促進境內創投與新創產業之發展?或者,其將因此波經濟危機繼而引發大規模產業外移效應?則仍有待持續之觀察,方見分曉。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留言列表